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机械制造技术定位误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定位误差)

发布时间:2024-06-05

机械定位误差的计算

1、正公差 :+0.05-0.02-0.01=+0.02 负公差: -0.05+0.02+0 =-0.03 分析 ** 右上平面对基准面A有负公差-0.02,表示右上平面可加工成往下降低0.02;中上平面对右上平面有正公差+0.01,表示中上平面可加工成往下降低0.01,这两处相关公差都无形中加大了孔与中上平面的距离。

2、在水平方向无定位误差,这由V形块的自动对中性决定。

3、△B=0,基准移位误差:△Y=δd/[2sin(α/2)]=0.1/(2sin45)=0.0707,定位误差:△D=△B+△Y=0+0.0707=0.0707。X向:由于V型块的对中性,基准移位误差:△Y=0,又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重合,△B=0,所以定位误差:△D=0 值得说明的是:这里忽略了V型铁的制造误差。供参考。

4、+0.1/0)是封闭环;14(0/-0.04)是增环;A是减环;14-A=5,A=9;A的上偏差 -0.04-0=-0.04;A的下偏差 0-0.1=-0.1;铣槽尺寸A是 9(-0.04/-0.1)。供参考。

机械制造:定位误差

分析 ** 右上平面对基准面A有负公差-0.02,表示右上平面可加工成往下降低0.02;中上平面对右上平面有正公差+0.01,表示中上平面可加工成往下降低0.01,这两处相关公差都无形中加大了孔与中上平面的距离。

所谓定位误差,是指由于工件定位造成的加工面相对工序基准的位置误差。因为对一批工件来说, 刀具经调整后位置是不动的,即被加工表面的位置相对于定位基准是不变的,所以定位误差就是工序 基准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

±0.1是封闭环,公差0.2;封闭环公差等于所有组成环公差之和;而组成环之一的50±0.2的公差是0.4,大于封闭环公差,所以图示方法不能保证加工精度要求。采取的措施是,图示位置顺时针转动90°,小面(凸面)定位,加工C面。供参考。

工作台移动一定距离。假设“丝杠旋转100圈,机床工作台移动100MM”,但实际上丝杠的生产制造中会有误差,则实际的情况是“丝杠旋转100圈,工作台只移动了99MM”,则,这1MM的误差就是工作台的“定位误差”。丝杠精度越高这个“定位误差”越小。“定位误差”是衡量机床加工精度的一个基本标准。

产生定位误差的原因有很多:机器个轴的联轴器、电机、编码器、丝杠、线规、主轴是都有可能的,而且连机器的铸铁如果刚性不是很好也会导致这个问题。

原始误差均化法利用零件与零件之间有密切联系的表面相互比较,从对比中找到差异,然后进行相互修正或互为基准加工,使工件被加工表面的误差不断缩小和均分,这就是原始误差均化法。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对加工精度要求很高的零件。

机械制造:计算工件的定位误差

正公差 :+0.05-0.02-0.01=+0.02 负公差: -0.05+0.02+0 =-0.03 分析 ** 右上平面对基准面A有负公差-0.02,表示右上平面可加工成往下降低0.02;中上平面对右上平面有正公差+0.01,表示中上平面可加工成往下降低0.01,这两处相关公差都无形中加大了孔与中上平面的距离。

±0.1是封闭环,公差0.2;封闭环公差等于所有组成环公差之和;而组成环之一的50±0.2的公差是0.4,大于封闭环公差,所以图示方法不能保证加工精度要求。采取的措施是,图示位置顺时针转动90°,小面(凸面)定位,加工C面。供参考。

定位误差是指一批工件的工序基准在加工工序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范围,其大小是判断夹具定位方案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 。定位误差是指在调整法加工中工件定位时工序基准在工序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可能位移.定位误差的计算方法按原理可分为二种一种是根据定位误差的定义进行计算。

什么是定位误差?它有那几部分组成?

定位误差的组成:定位基准、工序基准、定位基准面和定位元件。

因此,定位误差实际上是指工序基准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定位误差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定位基准:这是确定工件位置的基础,是测量和加工的参考点。 工序基准:这是在加工过程中用于确定工件特定表面或特征的参考点。 缺铅误差:这是由于定位基准面或定位元件的不完美而引起的误差。

定位误差是指一批工件的工序基准在加工工序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范围,其大小是判断夹具定位方案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 。 定位误差是指在调整法加工中工件定位时工序基准在工序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可能位移.定位误差的计算方法按原理可分为二种一种是根据定位误差的定义进行计算。

机械加工的误差类型及消除方法有哪些?

为了满足精密丝杠加工的要求,采用螺纹加工校正装置以消除传动链造成的误差。误差转移法 误差转移法的实质是转移工艺系统的集合误差、受力变形和热变形等。

直接减少原始误差法是生产中应用比较广的一种基本方法,是指在查明影响加工精度的主要原始误差因素之后,设法对其直接进行消除或减弱。误差平均法。误差平均法是利用有密切联系的表面之间相互比较和相互修正,或者利用互相成为基准进行加工,以达到比较高的加工精度。

主轴回转误差。主轴回转误差是指主轴各瞬间的实际回转轴线相对其平均回转轴线的变动量。产生主轴径向回转误差的主要原因有:主轴几段轴颈的同轴度误差、轴承本身的各种误差、轴承之间的同轴度误差、主轴挠度等。导轨误差。导轨是机床上确定各机床部件相对位置关系的基准,也是机床运动的基准。

机械加工误差主要有以下几类:①尺寸误差:锻件加工后的实际尺寸对理想尺寸的偏离程度。理想尺寸是指图样上标注的最大、最小两极限尺寸的平均值,即尺寸公差带的中心值。②形状误差:指加工后锻件的实际表面形状对于其理想形状的差异(或偏离程度),如圆度、直线度等。

机床、刀具和夹具等在热平衡前的热变形误差以及刀具的磨损等,随加工时间而有规律的变化,由此而产生的加工误差属于变值系统误差。对于常值性系统误差,若能掌握其大小和方向,就可以通过调整消除;对于变值性系统误差,若能掌握其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变化规律,也可通过采取自动补偿措施加以消除。

加工误差是指被加工工件达到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对设计几何参数的偏离值。在生产实际中,影响加工精度的工艺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对于某些加工误差问题,不能仅用单因素分析法来解决,而需要用概率统计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产生加工误差的原因,加以消除。

机械制造:计算定位误差

正公差 :+0.05-0.02-0.01=+0.02 负公差: -0.05+0.02+0 =-0.03 分析 ** 右上平面对基准面A有负公差-0.02,表示右上平面可加工成往下降低0.02;中上平面对右上平面有正公差+0.01,表示中上平面可加工成往下降低0.01,这两处相关公差都无形中加大了孔与中上平面的距离。

基于信号强度的无线定位系统中,可以采用余弦定理来计算定位误差。

所谓定位误差,是指由于工件定位造成的加工面相对工序基准的位置误差。因为对一批工件来说, 刀具经调整后位置是不动的,即被加工表面的位置相对于定位基准是不变的,所以定位误差就是工序 基准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